4.2.1过滤原理:
过滤是去除液体中的悬浮物、胶体、微生物最有力的手段。具有两个作用:
1、机械隔滤作用:滤料层由大小不同的滤料颗粒组成,其间有径多孔隙,废水流经时,比孔隙大的被截留在孔隙中,于是孔隙越来越小,进入的较小悬浮颗粒也被截留下来,使废水得到净化。
2、吸附、接触凝聚作用:废水流经滤料层的过程中,要经过弯弯曲曲的水流孔道,悬浮颗粒不滤料的接触机会很多,在接触的时候,由于相互分子间的作用力结果,出现吸附和接触凝聚作用,尤其是过滤前加了絮凝剂时,接触凝聚作用更为突出,滤料颗粒越小,吸附和接触凝聚作用的效果越好。
4.2.2过滤单元典型工艺---V型滤池
V型滤池是快滤池的一种形式,因为其进水槽形状呈V字形而得名,也叫均粒滤料滤池(其滤料采用均质滤料,即均粒徂滤料)、六阀滤池(各种管路上有六个主要阀门)。它是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从法国Degremont公司引进的技术。
工作原理:
1、于其他普通滤池过滤原理是一样,利用石英砂将悬浮污染物进 行 物理截留,随着过滤时间的增加,截留下来的悬浮污染物填充了砂粒间的缝隙,再同石英砂一起截留更多的污染物,当截留到一定程度后,随着截留物的增加,过滤阻力也在相应增加,截留物会逐渐深入到下面,当达到一定量时,启动反冲洗程序,将截留在滤料中的污染物反冲洗剥离,然后再恢复正常过滤过程。
滤池系统包括滤池本体,反冲洗鼓风机房、控制间、反冲洗水泵间、出水池(反冲洗集水池),整个滤池系统均设计在一座或几座建构筑物内。
特点:
1、出水阀可随池内水位的变化调整开启度,可实现恒水位等速过滤,避免滤料层出现负压。
2、采用均质粗砂滤料,且厚度较大,截污量较大,过滤周期长,出水水质好。
3、滤床长宽较大,进水槽和排水渠沿长边布置,较大滤床面积时布水配水均匀。
4、单格滤床面积较大,最大可达210m2,适用于大型水处理工程。
5、采用小阻力配水系统,承托层较薄。
6、冲洗时滤料层膨胀率低,不会出现跑砂。水冲洗强度低,冲洗水耗省。
技术指标:
1、滤速可达7~20m/h宜为12.5~15.0m/h
2、采用单层加厚均粒滤料,粒径宜为0.95~1.35mm,可达0.7~2.0mm,不均匀系数宜为1.2~1.6不应大于1.8。
3、底部采用带长柄滤头底板的排水系统,不宜设砾石承托层。滤头采用用网状布置,宜取55个/m²。
4、对于滤速在7~20m/h之间得滤池,其滤层高度宜取0.95~1.5m,对于更高的滤速还可相应增加。
5、气冲强度宜为50~60m³/(h·m²)(13~16L/sm²),清水冲洗强度宜为13~15m³/(h·m²)(3.6~4.1L/sm),表面扫洗用原水,宜为5~8m/(h·m²)1.4~2.2L/s·m²)。
6、滤层以上的水深宜大于1.2m,反冲洗时水位下降到排水槽顶,水深宜为0.5m。
7、进水浊度宜控制在10NTU以下,滤后水浊度不得大于5NTU。
运行管理:
1、自控系统应完成整个滤水周期的自动操作。
2、自控系统应配有手动操作功能。在电脑的滤池站中可进行参数设置,阀门开关等人工操作,反冲洗过程可采用“气冲→气水同时反冲→水冲三步。
3、应设手动/自动转换。 关闭清水,关闭进水阀,在关闭进水之前滤池中应积存0.3-0.4m的水。 在手动反冲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度液池的液位,及时开启废液池水泵及停止反冲洗,保证废液池不应溢流。
4、应定期对滤层做抽样检查,含泥量大于3%时应进行滤料清洗或更换。对于新装滤料或更换滤料的滤池,应进行清洗处理后方可使用。
4.2.3过滤单元典型工艺---D型滤池
D型滤池是由清华大学和德安公司共同开发研制的一种重力式高速自适应滤池,它以国家863计划的专利产品--彗星式纤维滤料为技术核心,采用小阻力配水系统、高效的气水反冲洗技术、恒水位或变水位的过滤方式,广泛应用于市政自来水工程、工业给水工程和中水回用工程。
D型滤池与V型滤池在过滤工艺的根本区别:
1、D型滤池在过滤工艺上多采用变水位过滤方式,V型滤池在过滤工艺上多采用恒水位过滤方式。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两者的滤料不同而导致的。
2、D型滤池采用彗星式纤维滤料,V型滤池采用石英砂滤料。
运行管理:
1、根据设计能力,应调节各D型滤池的进水阀门均衡进水。
2、根据设计要求,应制订滤池正常运行程序。
3、应定期对滤池上滤板进行清洁,不应有藻类或其他杂质附着
4、应设定混凝剂投加数量,可通过出水水质反馈控制投加数量。
5、应调整同时进行反冲洗的滤池池数,废液排放不应超过废液池过水量。
6、应根据水头损失或过滤时间进行反冲洗,冲洗前应检查排水槽、排水管道是否畅通。
7、反冲洗过程气压和水压应保证滤料既可冲洗洁净,又不至于将滤料冲走。
8、应定期对滤层做抽样检查,含泥量大于3%时应进行滤料清洗或更换。对于新装滤料或刚刚更换滤料的滤池,应进行清洗处理后方可使用。
以上是本节课程全部内容
点击了解更多水处理药剂:http://www.hongsxcl.com
学习更多专业知识课程:http://www.hongsxcl.com/news/xingyezixun/